这篇文章是转行换职系列的第三篇,本来这个话题就写三篇。写好发现太长了,我虽然写得兴致盎然,但周末不想大家太累,只好分成两篇,昨天在Linkedin发了的这一部分,就算第三篇吧,下周没空写新文时就把剩下的当第四篇贴上。
前一段时间就朋友的问题写了些换行的文章,很多朋友留言给我,换行业最大的纠结之处是抛弃掉原先拥有的经验、人脉。而新赛道上如果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依托,所需要的能力不可知,几乎对所有人都不是容易的选择。

我经常会劝举棋不定的朋友先去一个自己很想去的很陌生的地方独自旅行一次,看看需要做些什么准备,会遇到什么问题?

因为工作家庭的原因,我经常去北美,每次想想买张机票14,5个小时就能到一个日夜颠倒,时差刚好是12小时的地方,现在的北美早已经不只是原著民的家园了,而成了欧洲后裔主导,全球移民者的国度了。我会常想起当年欧洲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们,当时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探险,是因为那是他们未知的世界,只有像哥伦布那样的勇者除了有勇气,还有知识,才敢一往无前,对于在北美大陆的土著,当然不存在什么险(其实他们因为没有变动,后来几乎遇到了外来殖民者带来的灭顶之灾)。

我们今天可以没什么心理障碍的穿梭于全球,是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其它人去过,即使我们从来没去过,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可控的危险让我们不敢尝试,而且有可信的工具载我们去。信息越多,交流越方便,我们就越自如。其实职业上也是如此。

进行一个新行业,承担一些新职能,就如同当年哥伦布去到新大陆一般。因为缺乏地理知识,不知道地球是圆的;缺乏信息沟通,不知道异地会遇到什么;缺乏前人经验,虽然已经有人已经去过,但是没有被了解;缺乏可信的工具,破船谁也不知道能撑多久……最怕的是一去永不复返了……

很多人不敢尝试主要也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

1),怕失去。

2),怕不了解新行业新知识

3),怕周围没人做过,没人可以参考;

4),怕自己没做过,无法胜任。

……
其实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我们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自己,只是缘于偶然。
我们选择职业时,有很多约束,很少有人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简单的讲,我们起码受以下因素的约束:

1,环境

社会环境和身边的小环境都有强大的约束力。世俗的成功标准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区域都不同。我们生在什么时代、国家、区域都对我们有强烈的影响,很多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国家曾经还有过以做环卫工人为荣的时代,老一辈的都知道建国后毛主席曾经亲自接见环卫工(掏粪工人),以至于青年纷纷争当环卫工。

现在高社会价值多是金钱价值高的行业,每天都是成功人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万众瞩目,比最大牌明星还有社会效应。

再比如多年职业选择评比,日本女孩子通常第一理想工作是料理师(糕点师),第二是幼儿园老师。试想如果在中国这两种职业社会地位都远不如日本职业地位高吧。

我的老板余先生就是义乌人,在他的环境里,做个生意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而我的老家在扬州,在我们那儿找个好工作或者农村年青人学门手艺做个木工瓦工的才是个正常的出路。

2,我们已经有的资源基础

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原生家庭。

我们每个人都有身心独特性,不得不说,虽然后天会有影响,但先天有的人就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有的人敏于言,有些人强于行……,每个人都有独特体力、精力和心力,这就造就我们不同的天赋

现在经常有人在讨论阶层固化,虽然看法不一,但每个人的出身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这就是我们原生的资源。

我有位朋友是江西人,身体较弱,他说从小家里无权无势,觉得办事非常不易,比较悲观,大学毕业到上海很好的外资金融行业,觉得压力巨大,经常加班,很不舒服。又去读研,研究生毕业后义无返顾去家乡考了公务员,而且只是基层公务员。有很多人觉得浪费了,但他还是觉得非常满意。

我的健身教练家里是做齿轮生意的,环境很好。他从小身体强健,热爱运动,与书无缘,好不容易出国混了个大学毕业,做了几份工作都马马虎虎,更对家里的齿轮生意瞠目结舌,毫无兴趣。但由于热爱运动,索性不断考证,家里投资健身房,他做了健身房的教练

3,教育和经历

同样,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也不一样。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构成了不同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角度。

现代教育分类越来越细,很多专业就很窄,加上现代的社会分工细化要求每个人的知识和工作都在一个既定的领域里深入才能有成绩。

大学是北清复旦交大甚至有条件上了国际名校,和学校不入流甚至没有上过大学,看世界的角度的眼光差异很大,包括不同的专业对人都有极大的影响。有些学校就出好工程师,有些学校鼓励创业,校友就有很多支持,这些都是不一样的背景经历影响行业职业的选择。

经历也是如此,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好几位知识传播的大伽都曾是新东方老师,就能理解经历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4,我们已知能知的信息。

每个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同样会对人起着塑造作用。

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往往都依赖我们得到的信息。大部分时候,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不全面的。以前是因为我们信息来源少,现在信息源虽然多,我们筛选困难,注意力分散,有用信息更少。无论怎么样,我们都极难获知一项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每个人精力有限,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其它领域的知识信息都了解有限。我有些亲戚是电力系统的,也有朋友在军队体系里,我和他们交往时常恍惚觉得那几乎是封闭的另一个平行世界。
我常看到很多人在一个行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上苦苦挣扎,也知道自己可能要跳槽转行才能解决困境,但对怎么去找工作,如何写简历都茫然不知,对未知的工作更是充满假设的困难,以至于迟迟不行动,错过一年又一年……

环境、资源、知识、信息这些因素天然构成了一个天然堡垒,我们似乎都在自由生活、自由选择职业,但实际上很难突破这个堡垒。以至于,我们其实很多时候确实选择有限。

我们都在这些因素所综合提供的行业、职业、道路上选择职业,在这些因素的综合约束下发挥我们的能力,而并不是说我们现在从事的职业就一定是我们能力的强项。我们的成就仅只于此。

不满足(或无法)在原有的堡垒中继续耕耘,就需要一一突破:

1,信息

精选信息源,很多恐惧是因为对未知世界的无知。而无知很多是因为信息有限或错误。我们要尽量得到新行业新知识准确有效的信息,就会排除一些恐惧。

我经常看到有些候选人明知自己的行业(公司)前景堪忧,但所有关注还是习惯性的在这个没什么好消息的行业(公司)里,对于其它行业的信息基本都是被动接收外部零散的消息,总希望外面突然有个好机会会找上门来。

前一段时间《我的前半生》热播,咨询业一下子火了起来,有好多人问我咨询业的情况,有些甚至就想往这个行业转,我想大概是受了剧中职场零经验的罗子君稍稍波折一下居然就能进咨询业,过高大上的生活的鼓舞吧。但是,我问过这些人,他们对咨询业的了解只限于剧中和微信公众号里一些介绍。对咨询业的知识结构,工作内容,招聘要求,淘汰方式都了解极为表面,对工作的困难几乎都是泛泛带过,也没想过自己合适不合适。不过大概也是想想罗子君都能,自己也一定能吧。

这种就是不带地图(现在是手机),不做准备就想到亚马逊丛林钓鳄鱼的人。

而我几年前遇到过一位金融业的高管,他看好未来的互联网行业,认为未来可能出现互联网金融大机会,那可是十年前了,互金是什么,大部分人不知道,我也是从他这儿才第一次听说互金会是一个行业机会。他做了大量功课,甚至找好了目标公司,还把几个目标公司的组织架构都画出来了,甚至如何去说服人家要他这个快40岁的人(甚至不惜从基层做起),猎头帮他做什么,他自己做什么都规划好。当时我直想挖他过来做猎头。当然,他的准备这么充分,信息收集如此全面,他不成谁成?

信息在于筛选,如果想转行,做为一个外行需要像业内人士一样关注内部的动态。

2,知识

1)Know how , 多学习,多阅读。要有迅速学习新行业和新知识的意识,掌握知识不能依靠碎片信息。现在学习一门新学科,了解基本的知识渠道书籍都非常容易获得,要训练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如,如果想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就要找几本相关的书进行通读,了解个大概再筛选出代表的书进行精读。一定不能光从碎片的信息理解,道听途说,这样似乎了解了很多,说起流行词也知道,实际上没有任何根基和基础知识,既不知从何来,也不知到哪儿去,很容易人云亦云,茫然不知所措。

2)Know who, 知识经济的社会Know how 不如know who, 找到真正行业里的专家,向他们咨询,得到更准确的信息。与其自己瞎摸索,最好的捷径自然是找专家作导师带着你。现在越来越重视人脉的搭建也是因为在现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真正行业专家会让你更快更好的了解真正的要点。

3)Know why, 进行自我剖析和能力分解,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再看到碎片信息就会理成网络,与原先的知识形成连接,就会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自己悟到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

中国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其实人生无常,只有读书才是真正可以自己掌握的。

3,自有资源

任何人都有原生的资源约束,成年后要学会理解世事的规律,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原生家庭和解,变劣势为优势。

比如我的男神:有阅读障碍症的virgin航空的传奇创始人查德·布兰森在学校的时候曾经被老师们嫌弃,他们觉得布兰森又懒又笨。他的思维非常活跃,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这些全都要“归功于”他的阅读障碍症。但是他从不放弃自我成长,也逐渐搞清楚了阅读障碍症的原理,还利用这一点形成了他自己的管理风格。

所以他会让身边的人大声的读出那些商业文件,评估这些文件是否简单易懂。“几年之后,这种特殊的思考方式帮助我创立了维珍,并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我们经常也会有又蠢又笨又懒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一项劣势可能蕴含着意想不到的优势。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也要有意识的学会扭转自己的劣势。

当然,有些基本条件,如体力精力心力先天有基础,后天就要学会科学养护,正如我们养的花虽然不见得是名种,但我们只有这一朵啊,尽心一些养好也是可能的。

要不断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咨询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经常观察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真正的特长所在。经常向周边的人询问自己哪些地方是让他们感觉做得特别好的。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

4,环境

普通人无法改变国家行业的大趋势,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能只能在环境中随波逐流,而要利用环境,也要看到在一种环境中奉为圭臬,换一种环境就完全不同。有时候你来自环境的心理压力只要换个环境就不必如此纠结。

很多人都指望换到新行业,环境就自然发生变化。实际上,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想换种生活方式,想换个行业,很有可能先换个朋友圈,甚至物理上先换个城市,远离那些价值观不一致的人。所以很多人换个城市,感觉就如同新生,原先在小城市里30岁以上不婚如临大限,到了大城市发现比比皆是。行业也是如此。

闭上眼睛,回首一下,你这已经过去的生命中,你曾经错过的机会,当时你可能只是那么一小会儿的犹豫,一点点不确定,结果却是一样的,你没有去做。

你有多少事是因为做了而后悔,有多少事是没做而后悔的。

绝大部分后悔来自于没有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没有冒险去试试,其实是因为现有的堡垒太牢固,每个人打破都不易。我们会看到如果本身基础不好的人,反而更加勇于尝试,因为堡垒不强,不足以阻挡风雨,有时反而容易突破。绝大多数职场上的人都只能冒可控的风险,这是人类的本能,并不必责备后悔。

如果我们更多做出准备,消除恐惧感,就如同我们现在环游世界一样,有了知识储备,掌握了必要的目的地信息,再乘坐可靠交通工具(能力准备),虽然到异地不会容易,但也绝对不是毫无把握。

我看到有些朋友说准备转行裸辞一年多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如果真的做好了准备,这种情况在中国的经济形势下我还没有遇到过,只怕是想去亚马逊丛林却准备的登珠峰的设备和知识。

我们要以知识信息武装自己,以能力训练为工具,有意识的选择更适合的环境,勇敢的向我们的新大陆前进就不是探险而是探索。

部分图片来源于CC0协议下pixabay。

感谢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景红,近20年HR从业者,专栏作家,亚洲知名猎头公司仲望咨询总经理, linkedin签约作者

景红空间是专注职场和成长的原创公众号,分享各种职场及成长问题解决方案,微信公众号:JinghongJoyce, 微博:Joyce-景红,欢迎关注转发,转载请联系本人。

个人转载内容到朋友圈,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