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的朋友叶玮玮分享他的跨国经历,很受读者好评。今天终于盼来了他的分享第二篇,感谢朋友们热情的留言。今后玮玮会不断更新。我也会邀请我更多的朋友分享他们的职场经历,争取让这些经历丰富的职场老司机们真实的故事让大家周末得到有趣的启迪。

德国再造的上海人 – 横穿两个国度的生命旅程

德国生活系列(二)
初入德国职场 – 续篇

随着上篇中对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同事Peter和Frank的回忆描述,也牵出了我记忆深处那段初入德国职场时期的一些其它经历和感悟。

伴随着工作的推进以及与Peter等同事的不断磨合,我对德国公司的工作风格与要求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比如在细节上相当执着,小到邮件及各种书面文件的起草,包括从字体到格式及标点符号的规范,以及对各种文件的管理存档,一切都是井井有条,规规矩矩,但又不至于太刻意。比如我们中国人有时会比较随意地对待一些文件,A4纸为了便于携带就会折叠起来,认为无伤大雅,但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不得体的表现了。但当我们注意到并也接受了这些细节后,做起来并养成自己的习惯也是比较容易的,缺的可能就是意识。

对工作上的计划性他们也是相当的执着,这在我直接参与的大型项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尽早便明确了相关具体责任人,该做的事项,以及时间表。因为事关一个投资项目,所以同时基于各种可量化的信息我们建立了一个多维度的投资计算模型,用以评判该项目的投资效应,并实时进行更新。这个项目后来的圆满成功证明了好的计划性及执行力的确是确保一件工作能做得好的基础。在以后的不同职场历程上我的工作也都受益于在我职场初期的这段项目管理工作经验。

我更深刻的感悟是,德国人在职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实更是他们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比如在生活上他们对细节就很关注,男同事对穿着的关注讲究不亚于女同事,当然更多的是体现在端庄得体,以及不同时间场合搭配不同的穿着上面(在穿着方面德国人总体当然与意大利人法国人还有一定距离)。我在那段时间受个别对穿着尤为注重的同事(不是Peter)影响竟然也养成了在周末爱逛男装商店的习惯,买下了不少西装衬衣和领带,还有及膝盖的长筒袜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一次促销期间一时冲动买下了一件我很喜欢的Armani呢大衣,当时在家就时不时地穿上身自我欣赏一番,很有喜悦感,但总觉得穿出门略显高调与我的性格不符,所以十几年来这件大衣就这么一直被挂在我的衣橱里跟随着我不断地搬迁,还要时不时惦记着出太阳的时候拿出来晒晒防霉。随着职场生活的延续我对穿着也早就又回归平淡,保留下来的更多的可能是简洁的细节关注吧。

德国人在生活上也为自己设定了很多规矩,并会严格执行,如生活小区倒垃圾要分类,扔瓶瓶罐罐及大件生活垃圾还有时间上的限制以免影响了其他居民休息,出于同样考量家里使用吸尘器等也有时间限制,同住一幢公寓楼的邻居们需要一起排班定期进行公共使用面积的轮流卫生打扫。另外他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也少了些中国人的随意而多了些仪式感,先不说看病理发需要尽早提前预约,就是和亲朋好友相聚吃饭也要早作安排,而一旦约定,不用提醒一般都会准时出现,而且作为客方往往会带上一样精心挑选的小礼物,作为东道主也会早早布置妥当,甚至会拿出平时一般不自用的精美餐具作为点缀烘托气氛。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聚餐,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留出足够长的时间相互寒暄,随后再进入主题即用餐。

对细节关注,同时用各种规矩以及不成文的仪式感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约束以及整体和谐,是我对德国社会从一个侧面的概括。在这样的一种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当地的大学毕业生从小就受此熏陶,进入社会工作后就会多一份从容与自信。

再联想起当今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三,四十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企业里追求的所谓职业化标准基本都是从外部世界引进的或者是自己经过不断摸索短时间内初步形成的模式,所以很多职场人,尤其是新人,如果暂时不能适应从而与企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此之前少了社会大课堂一脉相承的先期熏陶。相信随着中国社会不断的全面发展与完善稳定,我们职场人的素质肯定会有更大范围的全面提高。

我喜欢举一个生活上的例子来作为我以上感悟的一个注脚,就是在我眼里中德两国开车习惯的不同,因为它竟然成为了后来我回国后产生文化习惯激烈碰撞的一个“罪魁祸首”,当然在碰撞冷静之后我把它更多地理解为是德国汽车文化的早已完善以及中国汽车文化的正在形成这两个大环境的不同所致(在以后的关于重回中国生活的文章中我会有专门讲述)。

话说每个现代人可能都有汽车情节,尤其是身处德国这样的汽车大国,我也不例外,直到现在我对90年代刚到德国时对于汽车的第一印象仍记忆犹新,包括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各种千姿百态,一尘不染的汽车时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看到那些走起路来都已经颤颤巍巍的老人,而一旦他们坐进了自家汽车突然之间就变得手脚麻利与车子融为了一体的惊叹。所以在德国开始了第一份工作之后我就蠢蠢欲动想早日实现我的汽车梦,第一步便是要考驾照。

在公司附近找了家驾校之后第一步是学习理论知识进行笔试,这对已经顺利完成学业的我来说不是难事。第二步就是实战训练,德国的驾校一般都没有训练场地,在第一小时的实战训练中经过简单的注意事项介绍后就直接开到马路上去操练了,尽管有教练坐在有操控系统的副驾驶座上,而且刚开始是在车辆稀少的偏僻街道上练习,但还是让之前从来没有开车经验的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练在实战中对我们对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培养及循序渐进的训练尤为重视,几乎从第一时间就引领着我开过不同类型的街道,穿过不同的生活住宅区,并穿梭在乡间小道及高速公路上。在这些不同的路况上教练时刻提醒着我需要注意遵守的不同交通规则,并反复训练着。每一次实战训练都是以我手心冒汗,神经高度紧张疲惫而告终。

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捶打终于有一天我通过了严格的路考,如愿以偿得到了驾照,我也对德国人对规矩的制定,尤其是对规矩的严格遵守又有了一次深刻的体验。但同时我发现,德国人自己考驾照往往不需要经历这么长的训练,难道是他们比我们聪明吗?答案很快被我否定了,因为我觉得考驾照中的难点并不是开车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在于对交通规则的熟悉掌握以及执行上。所以德国这么多年来早就成熟稳定的驾车文化让德国人从小就耳闻目染,在考驾照时相对我们来说他们就显得更加的驾轻就熟了。而当多年之后我回到整体开车习惯还不那么规范的中国之后,碰撞(习惯碰撞而不是交通碰撞)就由此产生了。

By 叶玮玮

share